在清原县检察院,一支承载英模基因、闪耀先锋光芒的检察队伍正在茁壮成长——这就是“潘非琼式检察官办案团队”。他们不仅是潘非琼同志崇高精神的忠实继承者,更是将这份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生动检察实践的优秀代表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团队,感受他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,书写着新时代检察官的忠诚与担当。
他们持匠心为尺,以“求极致”雕琢法治担当。潘非琼留下了“求极致”的优良作风。办案团队检察官盛娟至今保留着一份案件报告,上面有潘非琼手写的30条批注,传承着一份精益求精的办案传统。那是2022年夏,面对一起疑难复杂案件,潘非琼逐字逐句帮助盛娟完善案件报告。“卷宗里有31处细节需要完善”,他对案件的严谨作风让盛娟既“怕”又敬,敦促着盛娟坚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。面对40余册、近万页的复杂卷宗,盛娟通过5个月的持续攻坚,最终在3次庭审中实现指控意见全采纳,让22名被告人全部认罪伏法。从此,盛娟刻苦钻研检察业务,将“求极致”的精神镌刻在每起案件的办理中。作为“潘非琼式检察官办案团队”中的一员,盛娟近两年办理各类案件300余件,书写案件报告5万余页,一跃成长为清原检察业务尖兵。
他们以忠诚为炬,在服务基层中淬炼政治品格。潘非琼经历三次“跨界”任职,两次下派,绝对服从组织安排。即便是被选派到条件最艰苦的清原县工作也毫无怨言,潘非琼的公仆意识、大局观念,成为“办案团队”每一名检察官的精神旗帜。办案团队检察官王欢2021年被选派到龙头村任第一书记,她走访贫困户和五保户200余次,积极争取援助物资7万余元,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选派干部。2024年5月,王欢再次响应号召,踏上援疆之路。她以潘非琼为榜样,克服困难,锐意进取,积极办理各类案件,参与办理的案件被最高检认定为高质效案件。王欢的爱人在矿山工作,平时没有休息日,才10岁的女儿想妈妈的时候,只能通过手机视频。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,使得王欢每次通话都泪水涟涟、心酸不已,但擦干眼泪后,她依然会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……
他们以初心为帆,让信仰之光照亮百姓心田。“不能让老百姓吃亏、心寒。”潘非琼的这句话,一直激励着检察官袁媛,以“如我在诉”的检察担当,尽心办理每一起民生案件。去年6月,抚顺某建设集团李某承包电力工程结束后,因项目款被上游公司拖欠,导致其无力支付工资。案件涉及23名农民工,共39.15万元的薪资。案件虽小,影响的却是23个家庭的生活。袁媛恪守“民生无小事”的信念,详细核查案情,征得当事人同意,创新采用公证提存方式,两个月内全额追回欠薪,赢得了农民工感谢和称赞,把“纸上的法”变成了百姓“心中的秤”。潘非琼同志曾说:“检徽就是你的太阳和力量!”这束光,如今在“潘非琼式检察官办案团队”手中接续传递,愈加明亮。他们以忠诚担当为笔,以千案淬剑为墨,在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办理中,在每一次服务群众的细微处,生动诠释着潘非琼精神的深刻内涵,将“立检为公,执法为民”的誓言锻造成守护正义的坚实盾牌。他们的故事,正是我们学习潘非琼、践行英模精神最鲜活有力的榜样。